区块链究竟是什么
中国国务院于2016年12月15日印发了《“十三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》,通知在阐述“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”时提到“加强量子通信、未来网络、类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全息显示、虚拟现实、大数据认知分析、新型非易失性存储、无人驾驶交通工具、区块链、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……”区块链首次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被写入国家规划。
那么,“区块链”究竟是什么?也许,你通过一顿搜索,很容易将它与“高科技”、“加密货币”、“骗局”等标签画上等号。我尽可能以白话来阐明“区块链”究竟是什么,请阅并希望指出不足之处。
区块链的来源
“The Times 03/Jan/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”
财政大臣正处于第二次援助银行的边缘

这是第一句留在第一个区块链应用上的话,它被永恒地保存了下来。这个应用是比特币网络(或叫协议)(Bitcoin,注意与bitcoin区分,bitcoin是运行在比特币网络上的电子货币,简称比特币 ₿)。这个引用被中本聪视为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批评,并被认为是比特币的一种政治宣言,强调了中本聪创建比特币的初衷,即在去中心化的货币系统中减少对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依赖。
第一个
现全世界的货币体系都由中央政权印发、干预,那就必然存在因为货币超发等问题导致市场金融紊乱的情况。一个叫中本聪的人或者团队(至今是个谜)立志以去中心化的、基于计算机算法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,终在2008年于《比特币白皮书》中提出了“区块链”概念,并以“区块链”技术为主打造了第一个区块链应用 – 比特币网络,并在2009年1月4日发布了此应用并留下了以上一段话,而这句是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文章标题。
这个网络不属于任何人、任何团队、任何中心化组织,就这样在网络中飘荡至今,从未停机过。
永恒
以物易物 – 贝币(或石头币)– 金属货币 – 金银 – 纸币 – 金银本位 – 汇率制度
以上是从人类文明诞生至今而创造和使用的货币制度,每一种发明都因为使用不方便性、市场失控、战争、政权交替等因素而消亡,如果现有的汇率制度没缺陷,那么中本聪在2009年就不会在比特币网络上留下那么一句引人深思的时论。
永恒是相对的
- 比特币:比特币(bitcoin)是运行在比特币网络(Bitcoin)上的电子“货币”,只要比特币网络不停,比特币就永恒存在。给“货币”打上引号,是因为目前它还未被主流国家作为法定货币(萨尔瓦多在21年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)。
- 分布式记账:截止撰稿为止,全球运行比特币网络的节点(可以理解为特殊的计算机)共有16000余个,每个节点都保存了比特币网络的运行信息、也在分布式运行这个系统。也就是只要比特币网络还在运行,那么发布在网络上的数据就一直存在,当然,想让绝大部分节点宕机或者出错,是几乎不太可能的,目前它已稳定运行了15年。
- 开放性:比特币网络是开放的,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运行比特币网络,无论其身份、国籍或地理位置。这种无边界性有助于使比特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“货币”。(
请遵循各国相关法律,不要挑战国家主权!
)
潜在挑战
- 能源消耗:比特币网络的运行,需依赖一个叫做“挖矿”的过程。这个过程需要计算机有大量的计算能力,也就需要配置不错的电脑、无休止的电力能源。因此,挖矿业也被批评为高耗能的淘汰业。(
当然,能源的浪费与否也是相对的,譬如在某些电力过剩地区,这个产业是被支持的,如用无污染的核能电也是可接受的。
) - 可扩展性:随着比特币用户和交易数量的增加,网络的可扩展性可能成为一个挑战。当前的交易处理速度可能限制了比特币的广泛采用。
- 法规和合规风险:与任何金融系统一样,比特币可能面临来自监管机构的法规和合规方面的挑战。不同国家对于比特币的法律地位存在差异,这可能影响其长期的生存和发展。
综上,比特币网络在某些方面具有潜在的长期优势,但也面临一些技术和法规上的挑战,需要不断的创新和适应。比特币网络是否永恒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区块链是高科技
区块链是结合了密码学、分布式系统、共识算法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,主要应用在加密货币、身份验证、溯源系统等领域,提供了更安全、透明、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。
以上描述很高科技,以下描述很白话。
有一个叫“比特镇(BitTown)”的偏远小镇,小镇上有100位居民,他们为防止银行作恶,抛弃了银行,采用很透明的机制来运行小镇上的交易系统,将1块钱叫做1比特币。他们约定每个人都有一本一模一样的账本,该账本是他们的交易记录本,记录每个人的存款情况、每笔交易的流程。
- 交易的发起:有一天,居民阿里决定向邻居小明支付10块钱,以购买小明的一幅画。阿里在一批纸上写了“我要支付10块钱给小明,买他一幅画,大家帮我在账本上记录一下 – 阿里”,
- 交易的广播:小明将这批纸散发(广播)给大家。
- 交易的验证:他们收到广播后便开始验证交易是否真实合法。
- 交易的记录:在这100个居民中,有一批“交易打包师”,姑且叫“矿工”,假设矿工每天将当天合法的交易写在一张纸上。在大家验证了这笔交易真实合法后,矿工将这笔交易写在了纸上,当天某个时候将这张纸批量抄写给每个人手中,让大家登记在自己的账本上,以确保每个人账本的信息相同。这时就代表阿里向小明支付了10块钱购买了画。
- 记录了当天所有合规交易信息的页面就是区块,所有页面按时间顺序装订成这个账本,这个账本就是区块链。
那么转化到比特币网络的交易流程是如下的:

- 交易的发起:用户在比特币网络上创建一笔交易,并使用他们的私钥对这笔交易进行签名,以证明他们对这笔交易的拥有权。
- 交易的广播:签名完成后,交易被广播到比特币网络中的各个节点。
- 交易的验证:每个接收到交易的节点会验证交易的有效性,包括检查数字签名、确认交易符合比特币协议的规定。
- 交易的记录:验证通过的交易被特殊的节点(矿工)打包到一个区块中,然后广播该区块到比特币网络中,最后该区块被添加到区块链的尾部。
- 记录了某个时期的交易信息的数据结构就是区块,所有验证通过的区块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,构成了一个账本,这个账本就是区块链。
你看,每一个拥有账本并参与记录的人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,并且普众可以随时查阅该账本;即使有某些个记录人挂掉,也不影响该货币系统的运行。
由此看来,区块链的逻辑其实很简单:让所有参与者都保存一份一模一样的账本,账本记录所有合法交易的流程和信息。但如何保证每一份账本都是相同的、记录的信息都是真实合法的,那就需要一些科技和博弈手段来完成,后续我将专题讲解这部分细节。
区块链是加密货币
区块链诞生于加密货币,但!=加密货币;它只是被广泛运用在加密货币解决方案中的一种分布式账本结构。
区块链是骗局
技术本身是中性的,是没有标签的,没有良性和恶性的,看谁用、怎么用。
不能因为有人用菜刀杀人了,就说菜刀公司有罪 。不能因为说有人用电脑犯罪,那就说电脑公司犯罪,如果这个逻辑成立,那么社会必定大乱!
区块链对比传统分布式账本有什么区别
-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:传统分布式账本可能受制于中心化的控制机构,而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消除了单点故障和单点控制。
- 不可篡改性:区块链中的交易一旦被写入,几乎不可能被篡改(因为需要更改大部分人手里的账本)。传统分布式账本可能需要依赖中心化的监督机构来防范篡改。
- 透明度和可追溯性:任何人都可随时查看区块链的交易信息,由此增加了透明度和可追溯性。传统分布式账本可能会受限于信息的透明度。
区块链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
- 数字货币和支付:以比特币、以太坊为代表的去中心化虚拟币支付;以中国数字人民币(E-CNY)为代表的中心化法定数字货币。提高了铸币的节约性、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。
- 智能合约:区块链可执行智能合约,这是一种自动执行合同条款的代码,无需第三方介入,在金融和合同领域有广泛应用。
- 供应链管理: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,确保产品质量和合规性,如跟踪食品的生产、运输和销售过程,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。
- 身份验证:区块链可用于建立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系统,帮助用户更安全地管理和分享他们的身份信息。